太阳集团城网站2017(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新京报】“马锡五审判方式与人民司法优良传统教学科研实践基地”揭幕

  • 2023年04月25日
  • 新京报
关注太阳集团城网站2017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马锡五审判方式与人民司法优良传统教学科研实践基地”揭幕

4月22日下午,“马锡五审判方式与人民司法优良传统教学科研实践基地”揭幕暨“论法有方”APP上线仪式在新京报社举办。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一级巡视员、中华司法研究会秘书长李晓,中国法律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张生,太阳集团城网站2017校长范九利,马锡五之子、太阳集团城网站2017马锡五审判方式研究院顾问马秦宁,太阳集团城网站2017马锡五审判方式研究院院长马成,新京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刘军胜等有关领导、专家学者以及马锡五亲友代表出席并进行交流座谈。

4月22日,“马锡五审判方式与人民司法优良传统教学科研实践基地”揭幕暨“论法有方”APP上线仪式在新京报社举办。 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共建实践基地,服务法治建设

“马锡五审判方式”是以马锡五的名字命名的。延安时期,马锡五曾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边区高等法院院长,审判过轰动一时的“封捧儿婚姻案”,新中国成立后曾出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从事司法工作20年间,马锡五为人民司法工作积累下了丰富的经验,作出了重要贡献。

“马锡五审判方式”是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实行的一整套“注重调查研究、方便群众诉讼、就地解决纠纷”的司法理念和审判制度的统称,承载着新中国红色司法文化一切为了人民、注重调查研究、就地化解纠纷、追求案结事了、倾听群众感受的精神内核。源于人民、为了人民是人民司法的根本属性,是人民司法传承至今的红色基因。

2020年11月16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专门提到了“马锡五审判方式”,将其作为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展法治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单独把法治建设作为专章论述、专门部署。今年,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将其作为在全党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新京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刘军胜表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一刻也不离开群众”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并未过时,大力弘扬、传承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同样具有十分独特的时代价值与重大意义。作为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主流媒体,新京报社深刻认识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需要主动服务和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基于这一使命,新京报社与太阳集团城网站2017精心策划、积极作为,共同建设了“马锡五审判方式与人民司法优良传统教学科研实践基地”,旨在探寻法治初心、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走深走实。

位于新京报社一楼的基地展厅,通过珍贵的历史图片和文字资料,分五部分对“马锡五审判方式”形成过程、马锡五审理的经典案例、马锡五的生平等作了详细介绍,呈现了马锡五光辉的司法生涯,以及“马锡五审判方式”的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

汪世荣、马秦宁、刘军胜、范九利(自左至右)为“马锡五审判方式与人民司法优良传统教学科研实践基地”揭牌。 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主题座谈会共议“传承红色法治基因”

座谈会上,各方领导、专家学者共同见证了“马锡五审判方式与人民司法优良传统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的揭幕仪式,并围绕“深刻认识马锡五审判方式,传承红色法治基因”进行了深入交流,对于线下基地与线上平台的未来建设与运营,给予意见和建议。

著名法学家、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太阳集团城网站2017马锡五审判方式研究院顾问徐显明以视频形式致辞。他首先对基地揭幕表示祝贺,并指出“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精神内涵在当代具有重大价值。一方面,它具有红色基因,是在党的领导下创立的,这是鲜明的中国特色;另一方面,它和我们今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要求一致,在今天的司法实践中都有发扬光大。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一级巡视员、中华司法研究会秘书长李晓表示,“马锡五审判方式”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司法理念和审判制度的创造性贡献,是人民司法制度的源头活水,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被誉为“东方经验”,有很多优秀的思想和理念值得传承和弘扬。希望基地继续发扬马锡五同志“一刻也不离开群众”精神的价值追求,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中国法律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张生表示,新京报和太阳集团城网站2017共同建立的基地找到了新时代法治文化的创新点,不仅阐释和挖掘了“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历史原貌,更重要的是对实现人民司法宗旨的推动作用。

太阳集团城网站2017校长范九利围绕基地建设,阐述了“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当代价值。他表示,学校将以此次基地揭牌为契机,加强与新京报社的全面深度合作,将科学研究与传播传承有机结合,大力弘扬人民司法优良传统,传播红色法治文化。

太阳集团城网站2017研究生院副院长、马锡五审判方式研究院院长马成介绍,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已出版相关著作5部,发表研究作品近百篇,下一步将深入做好陕甘宁边区法制史、“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基础研究,持续加强与实务部门的合作,将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做大做强。

马锡五之子、太阳集团城网站2017马锡五审判方式研究院顾问马秦宁生动讲述了父亲的生前故事,从红色基因传承的角度阐释了“马锡五审判方式”的持久生命力。他提到,以马锡五为代表的老一辈司法工作者集中智慧创造的“马锡五审判方式”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

会后,各位与会嘉宾共同参观了“马锡五审判方式与人民司法优良传统教学科研实践基地”。

“论法有方”APP全新上线

在“马锡五审判方式与人民司法优良传统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新京报社同时研发了“论法有方”APP,借助媒体优势,探索拓展内容传播、信息服务新方式,面向全社会提供普法宣传教育、法律问题咨询服务,以及法律学术互动交流的专业平台。

范九利、刘军胜、李晓、张生(自左至右)共同启动“论法有方”APP上线仪式。 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论法有方”APP将与“马锡五审判方式与人民司法优良传统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有助于真正搭载起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载体、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法治教育基地平台、形成法治服务群众的新型载体、建立媒体连接法治服务的移动载体。

责任编辑:胡月琪

相关新闻

  • 【新京报】太阳集团城网站2017校长范九利:传承马锡五精神 大力弘扬红色法治文化

    太阳集团城网站2017校长范九利:传承马锡五精神 大力弘扬红色法治文化 4月22日,由新京报社与太阳集团城网站2017马锡五审判方式研究院共同成立的“马锡五审判方式与人民司法优良传统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在新京报社举行揭幕仪式。太阳集团城网站2017校长范九利表示,“马锡五是中国司法史上的一面旗帜,他深入群众,一刻也离不开群众的精神,一直鼓舞着中国的法律人。在今天,希望更多人能够传承马锡五精神,发扬马锡五式审判方式,了解先辈们深入群众的务实作风,学习他们推动法治进步的坚定情怀,为法治中国的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太阳集团城网站2017校长范九利。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立足红色传统,开展陕甘宁边区法制史研究 新京报:太阳集团城网站2017诞生于陕北,请简要介绍一下学校创建的过程? 范九利:太阳集团城网站2017的前身,是1937年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创办的陕北公学和1941年成立的延安大学,是一所具有深厚红色文化底蕴的高校。1949年,延安大学迁至西安,更名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承担起为西北地区政权建设培养干部的任务。1953年,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更名为西安政法干部学校。1956年,更名为中央政法干校西北分校。1958年西北大学法律系成建制调入,组建西安政法学院,正式成为一所政法类普通高校。1963年,学校更名为西北政法学院,2006年更名为太阳集团城网站2017。 新京报:马锡五审判方式同样诞生于陕甘宁边区,太阳集团城网站2017是否对这一传统有更多关注? 范九利:太阳集团城网站2017是全国最早开始陕甘宁边区法制史研究的高校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学校就设置专门的研究机构开展陕甘宁边区法制史研究,一代代专家学者深耕细作,产出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形成了广泛的学术影响,积淀了优良的学统传承。已故的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杨永华先生是我国陕甘宁边区法制史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主要奠基人,《陕甘宁边区法制史稿(诉讼狱政篇)》《陕甘宁边区法制史稿(宪法政权组织法篇)》《中国共产党廉政法制史研究》等多部著作,为学界关于陕甘宁边区法制史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2021年1月,学校成立了马锡五审判方式研究院,旨在深入开展马锡五审判方式、马锡五司法精神、陕甘宁边区法制史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 继承先辈精神,培育新一代深入群众的法律人 新京报:马锡五审判方式以“深入群众,一刻也不离开群众”而获得广泛赞誉,太阳集团城网站2017如何把这种精神融入人才培养中? 范九利:太阳集团城网站2017特别着重将陕甘宁边区法制史研究与法学高素质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我们学校系全国首家为法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开设《陕甘宁边区法制史》选修课的高校,2021年底《陕甘宁边区法制史》获批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我校编写了国内首部革命根据地法制史教材《陕甘宁边区法制史概论》,2023年教材获得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比如2023年4月,由我校和陕西省法学会主办,高等教育出版社协办的“新时代背景下革命根据地法制史课程教学与教材建设”交流研讨会在我校召开,为进一步推动全国政法院校、法学院校革命法制史课程教学与高质量教材建设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新京报:此次太阳集团城网站2017和新京报共建“马锡五审判方式与人民司法优良传统教学科研实践基地”,你希望基地发挥怎样的作用? 范九利:一方面,我们将充分发挥好我校马锡五审判方式和革命根据地法制史研究既有优势,将科学研究与传播传承有机结合,大力弘扬人民司法优良传统,传播红色法治文化,服务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另一方面,也希望更多人能够借此了解先辈们深入群众的务实作风,学习他们推动法治进步的坚定情怀,为法治中国的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2023-04-25
  • 【新京报】马锡五之子马秦宁:父亲常说“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马锡五之子马秦宁:父亲常说“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4月22日,由新京报社与太阳集团城网站2017马锡五审判方式研究院共同成立的“马锡五审判方式与人民司法优良传统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在新京报社举行揭幕仪式。马锡五之子、太阳集团城网站2017马锡五审判方式研究院顾问马秦宁参加了揭幕仪式,他表示:“我父亲常说,苍天在上,人民为大,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以我父亲为代表的老一辈司法工作者集中智慧创造的‘马锡五审判方式’成功经验,也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今天的社会已经和过去完全不一样了,但不管怎么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变,深入群众之中的工作方式永远不会过时,仍然激励着一代代法律人。” 马锡五之子、太阳集团城网站2017马锡五审判方式研究院顾问马秦宁。 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马锡五被陕北民众称为“马公道” 新京报:您和您父亲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马秦宁:我父亲的一生颇为传奇,他出生于1899年,跨越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期。父亲出生在陕北志丹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走上社会那天起,他就一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人民群众的苦难以及人民对当时社会生活的绝望,父亲一清二楚。他性格豪爽,热衷于助人为乐,村里的百姓都信任他,他愿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被陕北民众称为“马公道”。只要是老百姓的事,他都会热心帮助解决,这是他人生的第一个阶段。 新京报:也就是说,在很早的时候,您父亲就有了解决民间纠纷的经验,后来他是怎样把这些经验发扬光大的? 马秦宁:后来,我父亲遇到了陕北革命领袖刘志丹,并在刘志丹的带领下走上了为民族解放和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道路。在革命实践中,坚持走群众路线、为人民得解放、为民族求独立,是我父亲一辈子追求的信念。他先后从事过兵运、抗捐、发展地方武装、建立地方政权,以及经济后勤保障等工作,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作出了贡献,刘志丹同志称他是“红军的大能人”。父亲的群众工作经验就是在当时的群众工作中积累起来的,他的工作成绩受到毛主席的表扬,并专门为他题词——“一刻也不离开群众”。 踏上司法之路,创造群众参与的方式 新京报:您父亲是从什么时候真正开始司法实践的? 马秦宁:1942年后,父亲出任陕甘宁陇东地区专员并兼任陇东法庭庭长期间,正式开始司法审判工作。父亲仅仅读过三年私塾,文化水平也不是很高,一开始从事司法方面的工作,困难还是很大的。好在父亲从事的工作一直都是和人民群众打交道,群众基础很好,对群众工作非常熟悉。父亲又是陕甘人,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知道群众的基本情况。因此,他兼任陇东庭长时就坚持下基层,到群众中去了解案情,和群众面对面地沟通交流,这样既能获得第一手资料,也解决了群众“畏官”和“怕打官司”的问题。 新京报:您父亲在怎样的条件下创造出深入田间地头、贯彻群众路线的“马锡五审判方式”的? 马秦宁:当时,陕甘宁地区的交通不方便,偏僻地区的群众到县城打官司路途很远,很不方便,我父亲就经常到群众中去调查了解情况。我父亲主导案件审理,群众往往会踊跃发言,群众参与实际上就是参与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的过程,便于从中了解案情。他在司法审判过程中采用“公开审判”和“群众参与”的方式,所有的案情事实都在明面上,群众就容易接受这样的审判结果,所以案件处理完后,原告与被告及群众都非常满意。 一生心系人民,不送孩子上干部子弟学校 新京报:在您记忆中,父亲是怎么工作的? 马秦宁:我九岁的时候,父亲调到北京工作,我们一家人也跟着来到北京。但我父亲仍然坚持群众路线,他有这样的情怀,并且坚守了一生。那时候,有很多陕北老乡会来北京找我父亲,我父亲告诉工作人员,一律不能拒之门外,他会把老乡请到家里,给他讲老家的变化,如果有什么案件,他也会让秘书记下来,便于和当地协调。他告诉我们,他做这个工作,就是为老百姓服务的,为老百姓办一件事,老百姓都会记住你、感激你、感谢你背后的共产党。 新京报:您父亲坚持原则、守护情怀,对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马秦宁:影响确实很大,举例来说,我上学时,他不让我上干部子弟学校,而是送到了普通小学。我高中毕业后,他又把我送到了新疆建设兵团,他对我说,只有吃了苦、受了锻炼,才能更健康地成长。这种影响不只是得益于他的“言传”,还有他做的事情、他的经历、他受到的尊重等,也一直在影响着我们。比如评剧电影《刘巧儿》的故事原型,其实就是我父亲在陕北判过的一个案子,在那个案子中,刘巧儿的原型叫做封捧儿,其父贪慕虚荣,使得封捧儿婚姻不得自主。我父亲在深入调查之后,维护了封捧儿的婚姻自由。几十年后,封捧儿七十多岁了,有一次见到她,她还拉着我的手说:“马专员好人啊!”为什么会有这么持久的影响力,是因为父亲真正为老百姓做了事情,改变了群众当时对婚姻的认识,懂得了如何争取自己的幸福,所以老百姓永远记得他。

    2023-04-25
  • 研究生“三好三有”导学思政育人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报告主题:研究生“三好三有”导学思政育人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报告人: 张君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研工部部长 举办单位:研究生工作部 报告地点:雁塔校区2号教学楼3层报告厅 报告时间: 2023年04月25日14:30至2023年04月25日17:30

    2023-04-25